國際光伏性能建模與仿真研討會(PVPMC)由美國桑迪亞實驗室發起組織,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屆,第十一屆國際光伏性能建模與仿真研討會將由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研究所、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太陽能研究所聯合主辦,繼續在中國山東威海哈工大召開,時間定為2018年12初。
研討會延續了PVPMC舉辦高質量主旨學術報告與論文交流水平,邀請到國內外權威的光伏領域專家與會,分享光伏各環節一手實測數據,圍繞下一代光伏技術建立的生態平臺,新技術測試評定,以及智慧能源與儲能技術的探索和成果發布。將針對“太陽資源數據和預測”、“建模軟件升級”、“建模方法和案例研究”、“針對衰減的光伏監測”、“新型光伏技術”、“光伏并網”、“污物”、“光伏與儲能”幾大專題進行交流研討。
2017年PVPMC首次在中國舉辦,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共計250位國內外技術頂級專家匯聚交流。2018年,PVPMC將第二次來到中國,繼續在威海哈工大舉辦,我們期待海內外光伏界技術專家再次碰撞出火花!
PVPMC主論壇結束后,我們將會安排為期兩天的科研參觀,圍繞光伏電池、組件的創新技術交流。屆時會務組將統一安排威海到上海的行程。更多信息詳見行程安排。
Joshua Stein 喬舒亞·斯坦(音譯)博士是桑迪亞國 家實驗室的杰出研究員 , 他在過去 17 年中領導了研發 項目。他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新的光伏組件和系統設計 和材料、表征方法、光伏性能模型和可靠性。他代表 美國作為國際能源機構 (IEA) 關于光伏性能和可靠性的 PVPS 任務 13 的成員。在 2010 年 , 他建立了光伏性能 建模協作 (PVPMC), 并組織了國際建模和光伏技術國際 研討會。此前,他為核廢料處理、石油產品地下儲存和 海洋地殼水文學基礎研究作出了貢獻。他撰寫了 150 多 篇出版物。斯坦博士從圣克魯斯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地 球科學博士學位。
2008 年,鮑里斯·法爾農加入了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 研究所。他是集團光伏發電廠的負責人,多年來在全球 范圍內的模塊和系統級的質量保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 驗。 他是光伏系統的 IEA PVPS 任務 13 性能和可靠性 的操作代理。
他的主要能力和活動領域是:
·公用事業規模光伏電站的質量保證與盈利性支持
·模塊測試和特性 ( 室內和室外 )
·光伏組件與系統技術研究
·專家培訓和科學研究
王斯成系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承擔的社會職 務有: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可再生能源 行業協會(CREIA)副主任委員以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 會光伏專委會副主任。
王斯成 1981 年研究生畢業于廈門大學,獲碩士學位。 自 1982 年一直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產品開發和工程 建設,至今已有 35 年以上,主持和參與的光伏發電產品 開發幾十項,工程建設數百項,參與國家金太陽工程及 光伏電價政策制定,主持制定光伏系統和部件國家標準 5 項,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國際合作項目,包括:GEF/ 世界銀行 REDP 項目,UNDP 可再生能源項目,中美能 源效率及可再生能源項目,REEEP 農村電氣化項目,歐 盟可再生能源培訓項目,中加合作項目(CIDA),亞洲 開發銀行尼泊爾光伏電站,塔吉克斯坦太陽能路燈項目, 世界銀行北京陽光校園項目等。 王斯成在并網和離網光 伏項目均有豐富經驗。
物理學領域:半導體物理學
研究方向 : 1. 光伏科學與技術 2. 半導體量子電子器件
傳略:
1. 1995,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半導體物理
與半導體器件科學博士
2.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教授,1999
3. 長江講座教授 , 2000, 教育部
4. 杰出青年科學家獎,2001,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 長江創新集團領導 , 2005, 教育部
6. 2009, 教育部人工結構與量子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
7. 2011, 上海太陽能學會理事長
8. 杰出的光伏科學家獎 , 2016, 國際光伏發電會議暨
展覽會
馬塞爾·蘇瑞是一個太陽能發電的評估和預測專家。他 獲得了地理博士學位 , 并且是超過 100 多篇科學出版物 的合著者。馬塞爾·蘇瑞是決策支持在線系統 PVGIS 的 作者之一 , 為歐洲的光伏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管理了好 幾個研發項目,并積極致力于在太陽能行業中引入更好 的透明度和提高效率的方法的定義和市場實施。積極參 與與太陽能光伏有關的網格集成研究。
馬塞爾·蘇瑞為太陽能發電廠、投資者、銀行和政府機 構的開發商和運營商做咨詢。他是 Solargis 公司的總經 理,為太陽能的規劃、監測和預測提供太陽能和氣象數 據及光伏仿真軟件。
工學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國 家科技部智能電網科技戰略研究工作組成員、“創新使命” 智能電網創新挑戰工作組組長、國際能源署光伏系統計 劃第十四工作組中國負責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電 專委會委員和可再生能源并網專委會委員。長期從事可 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及并網集成技術研究,主持和參予完 成國家級科技項目 16 個,領導團隊研制成功世界第一臺 ±10kV/200kW 光伏直流升壓并網變流器、我國第一臺 200kW 自同步電壓源逆變器、我國第一個大型光伏電站 工程設計軟件等重大創新成果,成功實施了我國第一個 20 兆瓦區域性分布式光伏并網集成技術示范工程、世界 第一個 10 兆瓦級水 / 光 / 儲互補微電網示范工程等標志 性示范工程。入選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新疆維 吾爾自治區天山學者高層次人才特聘計劃,出版《光伏 系統工程》等著作 5 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申請發 明專利二十余件。
布魯斯·金博士是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杰出研究員 , 自 2011 年起擔任光電系統評價實驗室的技術總監。他目前 的研究興趣包括光伏組件和系統表征方法、PV 性能模型 和可靠性。金博士的職業生涯跨越了幾個不同的工程學 科 , 從結構陶瓷的加工和表征到商業添加劑制造設備的 系統工程。他在大學、國家實驗室和工業研究方面擁有 超過 25 年的綜合經驗。他從事該行業 11 年 , 其中 6 年 , 他是 Optomec 氣溶膠噴印部的研發總監。他撰寫了 63 份出版物 , 擁有 42 項專利。金博士在阿拉巴馬大學 – 伯明翰分校獲得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并且在密歇 根大學獲得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艾米·哈洛倫 P.E.,是位于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的桑 迪亞國家實驗室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高級經理。她負 責桑迪亞實驗室 5000 萬美元可再生能源計劃,其中包 括在地熱、聚光太陽能、太陽能光伏、水和風能領域為 能源部、國防部和私營工業做的基礎和應用研發。她曾 管理桑迪亞實驗室的大氣科學和地球物理部門,是桑迪 亞的氣候和工程地球系統項目的副主任。作為該職務的 一部分,她領導桑迪亞實驗室的多學科北極研究組合。 在 2011 年加入桑迪亞實驗室之前,哈洛倫女士花了 22 年在 CH2MHILL 管理和交付危險廢物現場調查和清 理、空氣污染控制和工業廢物處理等領域的項目。她在 CH2MHILL 的最后職位是他們的環境業務部門的副總 裁兼技術經理。哈洛倫女士擁有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化學 工程學士學位和伊利諾伊大學環境工程碩士學位。
本·伯恩負責管理 SunPower 公司產品部的性能工程 小組。在 SunPower 的 10 年里,本發展了 SunPower 公 司 的 專 有 的 光 伏 系 統 仿 真 工 具,PVSim, 并 把 SunPower 的建模開發和驗證工作發展成為一個預測 光伏系統性能的行業領先的平臺。他現在致力于推動 SunPower 對該行業與性能相關的需求的了解,并為這 些挑戰制定分析和實際的解決方案。伯恩擁有加州大學 伯克利分校的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和康奈爾大學的機械工 程碩士學位。
馬克斯·米塔格于 2009 年加入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 研究所。他是“模塊效率和新概念”團隊的項目經理和 科學家,并開發了新的模塊概念和過程技術。他目前正 在對光伏組件和單元對模塊(CTM)損失模型進行詳細 的效率分析。
他的關鍵能力和活動領域是:
·模塊生產和過程開發
·評價新的光電池組件概念
·光伏組件的效率和成本分析
·單元到模塊的增益和損耗計算
安德烈·李希特獲得了電子工程(通信工程、過程測量 和控制技術以及環境測量)的文憑,并且經營了 11 年自 己的電子教育系統公司。自 2001 年以來 , 他就在光伏 領域工作 : 在 Conergy 有限公司的開發和第三級支持太 陽能電廠,Conergy 電子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曾在法 蘭克福 Conergy 太陽能電廠擔任技術總監。2008,他 在日內瓦的 SES 公司工作,并在美國作建立模塊化生產 線的咨詢工作。自 2010 年以來 , 他在梅耶博格科技有 限公司從事技術業務發展 , 以建立和實現戰略項目。此 外 , 他在梅耶博格自己的測試網站領導的戶外測量。
哈利·沃思博士生于 1968 年 , 于 1993 年加入弗勞恩霍 夫 , 并于 1995 年從德國弗賴堡大學獲得物理學文憑。 他從洛桑聯邦理工學校獲得了博士學位,從 1999 開始 他領導了一只專業的絕緣玻璃制造商研發小組。
在 2005 年 , 他回到弗勞恩霍夫 , 建立了“光伏組件” 小組。他還負責建立了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的 太陽能光伏組件技術中心。從 2010 年 10 月起,他領導 了“光伏模塊、系統和可靠性”部門,與 130 名員工主 要從事光伏組件和發電廠的開發、測試和質量保證工作。 自 2017 年 7 月以來,他是 ISE 光伏部門的主任。哈利·沃 思也是阿爾伯克基 CFV 太陽能測試實驗室主任 , 和新加 坡 VDE-ISE 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威特默于 2001 年從德國亞琛的技術大學獲得了物理學 博士學位 , 他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的半導體探測器研發工 作。2003 年 , 他前往瑞士日內瓦 , 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 室 (CERN) 擔任研究員。他參與了 LHC 對撞機 CMS 實 驗的硅跟蹤探測器的規劃、建造、調試和操作。
2013 年他成為了 PVsyt SA 的科學合作者。在那里, 他負責開發和驗證仿真模型。他還定期作為教師參加 PVsyst 的培訓課程。威特默博士已經在歐洲和美國的 許多會議和研討會上發表了 PVsyst 研究和軟件開發的 演講。
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博)首席技術官,中信博研究院院長;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委員;中國跟蹤器產業聯盟副秘書長;2016受聘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外碩士生導師、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太陽能跟蹤系統’高效光伏電站、雙面高效發電組件等。
王士濤先生全面負責中信博技術研發,他在國際上首次引入了冗余設計概念的聯動式平單軸跟蹤系統。通過控制、傳動、結構等多方面的創新技術,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時極大地提升了跟蹤系統的可靠性,為光伏電站建設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同時,開發多工作模式的控制技術,使光伏電站更加智能化,實現年產值15億元。代表國家權威機構參與多個國際標準并主持了IEC跟蹤器相關標準的起草工作,代表中國參與光伏質量評價工作組(PVQAT),擔任Task 9、12工作組組長,重點研究太陽能光伏技術的長期穩定性。
承擔科技部中小型創新企業創新基金‘上海市科技項目,參與《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技術》、《太陽能光伏技術與應用》,并多次在國際會議及太陽能專業期刊發表論文。
第一天 2018年12月4日(星期二) |
|||||
時間 |
用時 |
報告名稱 |
報告人 |
單位 |
國籍 |
8:00 |
0:30 |
參會注冊 |
|||
8:30 |
0:05 |
開幕及致歡迎詞 |
王士濤(主持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國 |
8:35 |
0:05 |
開幕及致歡迎詞 |
Boris Farnung |
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 |
德國 |
8:40 |
0:05 |
研討會概況 |
Joshua Stein |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 |
美國 |
主題發言 |
|
|
|||
8:45 |
0:15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歡迎您 |
徐曉飛 校長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
中國 |
9:00 |
0:20 |
開幕詞: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形勢分析 |
王勃華 |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 |
中國 |
9:20 |
0:20 |
理論與實踐:德國農業光伏項目的經驗 |
Boris Farnung |
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 |
德國 |
9:40 |
0:20 |
改善光伏組件和系統的技術機遇 |
Joshua Stein |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 |
美國 |
專題一 |
太陽資源數據和預測 |
|
|
|
|
10:00 |
0:20 |
NREL關于太陽能測量與建模的研究進展 |
Manajit Sengupta |
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
美國 |
10:20 |
0:20 |
光伏陣列的平面太陽能輻照度和輻射計算 |
王斯成 |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 |
中國 |
10:40 |
0:20 |
用于光伏功率實時預報的衛星測量及地面測量太陽輻照度 |
Elke Lorenz |
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 |
德國 |
11:00 |
0:20 |
智能電網與儲能技術 |
沈聰 |
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 |
11:20 |
0:20 |
高分辨率的全球反照率數據及其對單面光伏仿真的影響 |
Marcel Suri |
Solargis |
斯洛伐克 |
11:40 |
0:20 |
環境因素對光伏工程發電影響的研究 |
惠星 |
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國 |
12:00 |
0:20 |
專題討論 |
|
|
|
12:20 |
1:40 |
午餐 |
|||
主題發言 |
|
|
|||
14:00 |
0:20 |
光伏領跑基地推進行業發展 |
王爍 |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 |
中國 |
專題二 |
光伏性能建模方法及案例研究(第一部分) |
|
|
|
|
14:20 |
0:20 |
標準測試條件下雙面組件背部光譜輻照度的建模方法及其在額定功率方面的應用 |
高祺 |
TüV萊茵(上海)有限公司 |
中國 |
14:40 |
0:20 |
基于能量流的光伏并網電站系統級模型開發 |
白建波 |
河海大學 |
中國 |
15:00 |
0:20 |
人工智能太陽能跟蹤系統模型方法 |
王士濤 |
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 |
15:20 |
0:20 |
實用級光伏組件入射角響應的微分分析 |
Bruce King |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 |
美國 |
15:40 |
0:20 |
電站預測中的組件文件生成 |
Stephen Kaplan |
First Solar |
美國 |
專題三 |
光伏性能建模方法及案例研究(第二部分) |
|
|
|
|
16:00 |
0:20 |
單排豎放平單軸跟蹤雙面組件發電模型 |
尉元杰 |
阿特斯太陽能 |
中國 |
16:20 |
0:20 |
雙面系統建模的光線追蹤方法:范例與驗證 |
Jefferson Bor |
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 |
德國 |
16:40 |
0:20 |
遮光物體對雙面組件能量收益率影響的模型 |
朱強忠 |
隆基 |
中國 |
17:00 |
0:20 |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雙面光伏系統設計研究 |
韓利生 |
蘇州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 |
17:20 |
0:20 |
非常規光伏系統的建模及其標準化——曲面、車輛集成、多結電池和靜態集中器 |
Kenji Araki |
豐田汽車技術研究所 |
日本 |
17:40 |
0:20 |
鈣鈦礦太陽電池:新興的大規模產業化光伏技術 |
麥耀華 |
暨南大學 |
中國 |
18:00 |
0:20 |
專題討論 |
|
|
|
18:20 |
第一天研討會結束 |
||||
18:20 |
0:40 |
休息 |
|||
19:00 |
晚間活動- 歡迎晚宴-海悅建國酒店 |
||||
第二天 2018年12月5日(星期三) |
|||||
8:00 |
0:30 |
集合 |
|||
專題四 |
光伏監測與運維 |
||||
8:30 |
0:20 |
光伏組件清洗機器人改善光伏電站發電性能的研究 |
王軍 |
上海安軒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 |
8:50 |
0:20 |
具有增強數據分析功能的主動、無功運行和運維狀態監測平臺 |
Marios Theristis |
塞浦路斯大學 |
塞浦路斯 |
9:10 |
0:10 |
基于SCADA數據的光伏系統故障診斷與分類 |
趙瑩瑩 |
協合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 |
9:10 |
0:10 |
太陽能儲能系統設計要點及性能分析 |
陳健 |
SMA中國 |
中國 |
9:50 |
0:20 |
茶歇 |
|||
專題五 |
光伏可靠性研究與建模 |
||||
10:10 |
0:20 |
準全向硅太陽電池技術 |
沈文忠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10:30 |
0:20 |
光伏并網光伏系統的半實物仿真 |
張元澤 |
陽光電源 |
中國 |
10:50 |
0:20 |
預測組件級退化機制和可靠性的有限元模型 |
James Hartley |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 |
美國 |
11:10 |
0:20 |
晶體硅光伏組件在服役過程中功率損失的理論計算與數值模擬研究 |
董嫻 |
中山大學 |
中國 |
11:30 |
0:20 |
專題討論 |
|
|
|
11:50 |
0:30 |
研討會總結 |
|||
12:00 |
1:00 |
午餐(工廠參觀者直接安排送至高鐵站) |
|||
13:00 |
研討會結束 |